养殖 种植 特产 蔬菜 大米 家禽 水果 豆类 水产 茶叶 汽车 农业 酒店 商家 商城 教育 历史 天气 地理 餐饮 海鲜 饮料 能源 环保 公告 正能量 原生态认证
健康 地方 科技 时政 法治 新闻 房产 社会 论坛 常识 扶贫 经济 人物 旅游 酒类 军事 娱乐 生活 文化 星座 商业 粮油 国际 视频 公益 中国梦 原生态百科
辞去副院长,50岁推三轮车创业,他把1.5万做到64亿后,70岁为治雾霾再次创业
中国原生态网www.ystso.com讯 “去年圆月夜,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为了创业,甘愿辞去医院副院长职位,不惜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他是中国速冻汤圆之父,创业那年,已经50岁了。
他靠借的1.5万起家,用了20多年时间,把企业做到了近百亿市值,年销售额50多亿元。他就是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他开发的速冻汤圆,让异乡的游子也能在“元宵佳节”吃到汤圆。
他,多年来累计安排数十万余名农民就业,间接带领了数百万农民致富。
他是人大代表,曾批判“国家税高,老百姓承担不起!”。
⒈
他说: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1943年,陈泽民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幼时就跟着家人在郑州、南京、沈阳等10多个城市之间漂泊。
3岁开始过着随军生活;10岁就和同学们一起捡废品卖钱;上初中后,为了勤工俭学,他学会了理发,有时间就去农村“打工”。泥瓦匠,搬砖,这些苦活、累活都干过,年轻时吃得苦,竟成了日后的财富。
陈泽民说,“小时候勤工俭学和青年时的艰苦劳动,造就了我不怕吃苦的性格,并且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不但能吃苦,还敢闯。9岁时,他对无线电产生了兴趣。收音机、录音街、电视机,家里能见到的电器都被他拆了。拆着拆着,他就练就了维修家电的技能。
上高中以后,他进化成了小小发明家,靠着丰富的理发经验和家电拆卸经验,他帮助农民伯伯发明了一台建议是的收割机,把庄稼当做头发“剃”。丰富的联想能力,为他日后的不安分埋下了伏笔。
⒉
宁做小商贩,不做副院长
命运和陈泽民开了一个小玩笑。1962年,大学本来要考自己兴趣浓厚的无线电专业,结果阴差阳错,陈泽民被分配到了医学院。
“学医”以后,每天都是高三,课本厚到能防身。命运把手术刀送到他手里,拿走了梦想,却送来了一片光明仕途。18年后,青春不再,41岁的他成了市医院的副院长。然而,让人羡慕的官运不能让陈泽民满足。
1989年,陈泽民不顾家人反对,决定创业。
“两个儿子都大了,以后结婚要买房子,婚礼也得体面些。我一个月一百多块钱工资,感觉尽不到父亲的责任。”
他向邻居借了1.5万元,试着做培训,开餐馆,甚至摆地摊,但这些小生意都无疾而终。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海出差,看到了冰激凌在大城市卖的很火。年近半百,他找回了年轻时的发明天热情,没日没夜研究起了冰激凌机器,靠自己造的机器,卖夹心冰激凌小赚了一笔。他决定在商场里租柜台卖冰激凌,取名“三全冷饮”。
我时常会想起十一届三中全会,因为,这是我们国家命运转折的开始,也是我自己命运转折的开始。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思想大解放,我不可能有今天,三全也不可能成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龙头。我把企业起名叫‘三全’,就是为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但在北方,到了冬天,冰激凌生意就到了淡季。员工没活干,生意变得冷清,他认为买冰激凌不是长久的生意,他开始寻求转型。
⒊
一颗小汤圆,一个伟大的民族企业
那年冬天,陈泽民去哈尔滨出差,看到了东北人把吃不完的饺子冻起来。他想起了自己家经常做的汤圆,饺子可以冷冻储存,为什么汤圆不能冻起来卖呢?
速冻汤圆是一种全新的创新,解决了食材保质期的问题,可以让自家的汤圆卖到更远的地方。陈泽民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改变命运的事业。说干就干。但是,一个又一个问题摆在陈泽民面前。研发、生产、销售都需要从头做起。
首先,速冻汤圆是他首创的,市面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吸取,机器需要他来研发。从馅料到包汤圆,到冷冻,他借鉴了夹心冰激凌的生产原理,把汤圆馅料冻起来再包。
3个月后,在他的简陋车间,他造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
这是啥?有人买吗?在那个年代,面对独一无二的速冻汤圆,市场的反应是冷淡的。
50多岁的陈泽民下定决心辞去三甲医院副院长的职位,为了速冻汤圆拼一把。没钱、没资源、没渠道,半百年岁的陈泽民不得不蹬着三轮测推销自己的速冻汤圆。
陈泽民说:把自己退路断掉,一心一意去创业。没有条件、没有钱就靠自己去创造条件。
他拉着燃气灶和锅碗瓢盆,带着自己的速冻汤圆,走街串巷叫卖,现场给人煮汤圆。沿街叫卖,连个固定店铺都没有,陈泽民的生意怎么都不见起色。
然而,除了研发机器投入的钱,为了制作好的馅料,他还租了几十亩地。如果生意没有起色,他将血本无归。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之前一位患者的父亲,他是市里一家商场的领导,他对陈泽民说,你为什么不去商场里推销呢?
跑遍大街小巷都不见起色的生意,被一句话盘活,陈泽民开始像各大副食商店推销自家汤圆。经过不懈的努力,当地几家商场的领导在尝过他现场煮的汤圆以后,想那几箱货试买。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第二天,他的汤圆被一扫而空。销路解决了,陈泽民开始建起了“三全食品厂”。再也不是之前的小作坊了,规模生产以后,一条生产线的投资是他难以承受的。
在那个每月工资才几百块的年代,一口速冻机就要100多万元。
“泡沫板、铁皮、涡轮风机、无缝钢管、压缩机……”2个月以后,他硬生生自己研究出了一个低温冷库,并搞出了一条速冻汤圆的生产线。
生产线建成后,陈泽民就把管理交给他的家人。
他开着一辆4000元买来的二手旧面包车,拉着冰箱、锅碗瓢盆、燃气灶,到全国各地现煮现尝地跑推销。1993年春节,1吨新鲜汤圆投入北京市场没想到,仅仅过了2天,电话就打来了,“1吨已经见底了,再以最快的速度送3吨来。”
在陈泽民眼里,这种笨办法很实用,三全的市场就靠他一点一点跑出来的。
⒋
由于速冻汤圆迅速流行,不到几年,全国就出现了大量仿制“三全汤圆”的企业。
手持专利的陈泽民没有选择去追究同行的侵权行为。放弃数额巨大的赔偿费,他却说,你或许可以挡住身边的一些同行崛起,却挡不住国外巨头登陆上岸。与其让海外巨头长驱直入,还不如本土同胞齐心协力,把市场迅速做大,在较短时间里形成有一定‘抗力’的民族速冻食品产业。
2008年,三全食品登陆深交所。2009年,陈泽民退隐,他把三全食品交给两个儿子管理。
“我把三全交给年轻人去管理,自己专门从事研究怎么利用地热来取代煤、取代石油。很快,我们开发的‘地热集装箱’发电就可以成为现实了。”“食品不安全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水不干净我们也可以买矿泉水,但是雾霾谁也躲不掉,促使我们去寻找一种新的能源。”
2016年5月,中国乃至世界第一眼干热岩超深探采井——ZZSQ-01井在郑州开钻。
陈泽民,是这口井的投资人,而这口井就在三全食品厂的院内。在自己家挖了6000米深的井,70多岁的陈泽民却开心的像个孩子。
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长期坚持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来源:中国原生态网
编辑:潘尧香
正品保障
正品保障,提供发票
急速物流
急速物流,急速送达
无忧售后
7天无理由退换货
特色服务
私人定制家电套餐
帮助中心
您的购物指南
友情链接
副标题
中国产权网 中国职业教育网 中国餐饮管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