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 种植 特产 蔬菜 大米 家禽 水果 豆类 水产 茶叶 汽车 农业 酒店 商家 商城 教育 历史 天气 地理 餐饮 海鲜 饮料 能源 环保 公告 正能量 原生态认证
健康 地方 科技 时政 法治 新闻 房产 社会 论坛 常识 扶贫 经济 人物 旅游 酒类 军事 娱乐 生活 文化 星座 商业 粮油 国际 视频 公益 中国梦 原生态百科
人情与纪律不应混淆,“礼尚往来”需正本清源!
中国原生态网www.zhgyst.com讯 春节将至,正是合家团圆的幸福时刻,也是礼尚往来的重要节点。但越是重要节日,党员干部们越应保持警惕,绷紧纪律这根弦。如果庸俗化理解“礼尚往来”,失去了思想上的廉洁底线,结果只能是腐化堕落。正如日前媒体刊载的一名落马官员在忏悔书中所剖析:“享受多了,眼界高了,因而对逢年过节收红包当作正常的礼尚往来,金钱的贪欲随之就见诸行动。”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亲戚朋友之间历来都有节日相互走动的传统。《礼记》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追根溯源,礼尚往来注重的是在礼节上有来有往,换句话说就是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强调的是对等。几千年延续下来,这种传统习俗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在婚丧嫁娶、寿辰生子、逢年过节等时候,亲朋好友之间免不了走动走动,包个红包、凑点份子钱、送点节礼。这种礼尚往来以感情为纽带,主要是在来往之间加强联系、增进感情,属于正常的人情世故。
不过,礼尚往来在某些人群中已经不再原汁原味了,而是变得越来越庸俗化。表现有二:一是盲目攀比,在“礼”上大做文章,信奉“礼重情义重”;二是来往不对等,目的不纯粹,把“礼尚往来”当成了搞不正之风的幌子。这些都有悖礼尚往来的真谛,背后也尽是利益,毫无礼仪可言。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就有庸俗化理解“礼尚往来”的成分在内。特别是对一些落马官员来说,许多时候都是打着“礼尚往来”的旗号收受贿赂,借以达到权钱交易、权力变现的不可告人目的。信念丧失、贪欲作祟、底线失守,表面上的“礼尚往来”根本无法掩盖本质上的“腐败变质”。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不涉及正常的礼尚往来,但对“收受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的”,明确规定要予以纪律处分。条例没有简单“一刀切”,所谓“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也主要基于两种情况:一是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不能只来不往;二是明显超出了当地正常经济水平、风俗习惯、个人经济能力的礼品、礼金价值。举例来说,假设甲经常接受乙的送礼却从来没有回过礼,或者甲给乙送礼500元,乙给甲送礼5000元,一段时间内“礼尚往来”的天平总是偏向甲,这背后的动机就不仅仅是单纯的人情了。究竟是礼尚往来还是收受贿赂,很多时候不难辨别,关键就看心理的防线能否守得住。
人情是人情,纪律是纪律。这中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不应混淆,也不容模糊。从不少落马官员的忏悔中,不难读懂廉洁底线的失守往往就是从收受红包开始的。看似是人情往来,其实是腐化收买。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严查节日腐败问题,对婚丧嫁娶事宜也有相应规定,目的都是为了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风气。“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党员干部崇廉拒腐,避免被“围猎”,就要自觉在人情和纪律之间划出红线,就要对“礼尚往来”正本清源,剔除其中的“物”与“利”,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来源:人民网
编辑:潘尧香
正品保障
正品保障,提供发票
急速物流
急速物流,急速送达
无忧售后
7天无理由退换货
特色服务
私人定制家电套餐
帮助中心
您的购物指南
友情链接
副标题
中国产权网 中国职业教育网 中国餐饮管理网